6年前 (2019-07-23)  吃瓜岱岱 |   抢沙发  0 
文章评分 0 次,平均分 0.0

 

昨天写了一篇资本市场的文章,果不其然,评论区又被沦陷了,众多读者询问我应该怎么买股票,持有多久,搞得我都不好挑留言了。

 

而其中还有一位最可爱的,说他这几天赔了几百万,让我江湖救急指点迷津.......

 

看到如此大损失,本想安慰他一下的我,鼠标飘向他的头像,却发现他从来都没有过打赏,嗯,反而令我自己陷入了沉思.......

 

我觉得,有些东西还是要说明白,不要让读者对我有什么误解。

 

随着最近几年文章的转型,似乎很多新的读者并不知道我原来是写什么的,还真有不少人把我当成是炒股专家的。

 

但就像俗话说的,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任何在某一方面牛逼的人,背后都是多年以来的积累,在财经领域预言成功率极高的我,看起来是“十窍通了九窍”,但实际上,极度匮乏专业只是我真的是“一窍不通”。

 

大概,在很多专业人士眼中,很多基础知识都能搞错的我,跟下图的俩智障差别并不大.......

 

那么,为什么我能够预测那么多专家们无法预测的资本市场呢?

 

因为我预测的根本就不是我不懂的资本市场,而是做我最擅长的政治推演。

 

22块钱以下买万科哪有什么商业逻辑,大股东的国资是以22块钱买入的,跌了那叫“国有资产流失”,反之,能逼着“中华润之”这个超级央企以22块钱割肉,散户哪有这个本事?

 

所以,22块钱一下,随便买就是了,这里面有资本逻辑嘛?一点都没有,全都是政治的逻辑。

 

同样,去年600多块钱时候鼓吹茅台也是类似,并不是因为我研究了茅台的财报,更不是平时滴酒不沾的我对茅台有什么执著,而是我看到了对茅台的反腐,判断洗牌之后自然就会回归市场化。

 

所以呢,这些资本市场领域的预测,都是我在研究我自己擅长的领域过程中,搂草打兔子顺便得出的心得罢了。

 

如果把政治从宏观调向微观,预测“差一个季报”的腾讯和京东时,逻辑也有相似之处。

 

虽然两者的商业逻辑是要交给市场来评判的,但是两家公司的行为却是可以预测的。政事堂虽然无法判断这俩公司以后的市值,但是却能够预测两家公司什么时候出手“操纵市值”。

 

所以,我预测的从来都并不是股价,而是预测这些公司什么时候,会为了提振股价而会粉饰出一张非常漂亮财报的行为。

 

嗯,未来的百度也是同理。

 

所以呢,如果看懂我文章背后的政治逻辑,就能够很清楚的知道怎么操作,给了价格线的万科和茅台就是低买高卖,给了时间点的腾讯和京东就是提前一天埋伏进去。

 

只要遵循着这些原则的操盘,相信虽然最近一年多这行情不好,但大家也能保证获得一个不错的收益。

 

同样,最近两个月我给大家的操盘策略也说得很明确,反复说了多次了,G20之前就跟着国家队为国护盘。

 

某种程度来看,为国护盘的逻辑就是一个放大版的“22元万科”,大家可以复盘一下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凡是大跌的收盘前买入,第二天国家队肯定带着一根大阳线来相见,反复做T这段时间能爽到死。

 

而G20之后,我则是让大家转战科创,这个逻辑就是放大版的“腾讯京东就差一个季报”,最大的庄家都明确了什么时候要拉,不跟才是傻瓜,相信所有跟着我提前打新和第一天开盘就买入的读者,都收获了翻倍的收益。

 

我在资本市场上,赚取的从来都是政策红利,结果一大群读者却在问我资本市场的问题,对此我只能说,市场会怎么样?随便街边找个大爷都能吊打我......我对自己几斤几两是很清楚的,资本市场的涨跌,根本不是我能够预测的。

 

当然,虽然市场无法预测,但是人物的政治决策,却是可以预测的,因此我把这些决策的机制分享出来,让能读懂我文章的“知己”们可以轻松的搭上政策的顺风车,这也是我写文章过程中的一种乐趣。

 

因此,我也不想把这一种乐趣变成一种负担,尤其是研究资本市场对于已经步入中年的我,不啻于再经历一次高考,太耗费心血了,而且,不把炒股当事业的我,追求的从来也都是“无风险”收益,更不想有人看了我的文章炒股赔钱。

 

所以呢,希望大家在之后的留言区里面,能够多提一些我真正擅长的问题,因为我其实每天写文章的时间都没有回复留言的时间长,只不过大部分的留言是不对外开放而已,因此无效留言过多,损失的反而是大家。

 

除特别注明外,本站所有文章均为乐享阁博客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来自http://www.lexiangge.com/1203.html

发表评论

表情 格式

暂无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