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已经做出决议:可向乌克兰派兵。自从2月份法国方面放话不排除会向乌克兰派兵后,立陶宛基本上算是第一个法律手续齐全、会向乌克兰派兵的北约国家。
值得注意的是,立陶宛可能仅仅是一个开始,在俄乌冲突的问题上,波兰与波罗的海三国站得最近,未来不排除其他两个波罗的海国家,甚至包括波兰也会做出相关的动作。
从目前所披露的信息看,立陶宛向乌克兰派兵似乎成了“临门一脚”,现在就看乌克兰什么时候需要立陶宛派兵。
但值得注意的是,立陶宛向乌克兰派兵可不是直接参加战斗,它所承担的是一种后勤、训练的角色,这或许也预示着如果未来有更多的西方军队进入的话,他们很有可能都会承担这么一种“非战斗”的角色。不过尽管立陶宛方面做出了允许向乌克兰派兵的决定,有几个问题非常值得关注:他将会以什么样的名义派兵进入乌克兰境内呢?届时俄罗斯方面又会如何反应呢?
不过无论如何,从立陶宛方面的反应看,现在西方向乌克兰境内派兵的可能性正变得越来越大。下面就来分析一下立陶宛向乌克兰派兵。
(一)2024年,西方向乌克兰派兵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据参考消息网报道称,立陶宛总理向英国《金融时报》披露,她已经获得该国议会的授权与批准,允许向乌克兰境内派遣立陶宛军队。
这一言论立刻引发了外界的关注,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立陶宛应该是第一个获议会授权,允许向乌克兰公开派兵的国家。说得更准确一点:现在立陶宛向乌克兰境内派兵的手续齐全,展开行动仅仅是临门一脚的事,现在就看泽连斯基什么时候会发出要求派兵的求助信号。
俄乌战事吃紧,进入2024年后,西方向乌克兰派兵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回到“向乌克兰派兵”这一问题的本身。过去如果有人会问西方是否会向乌克兰派兵这一问题,估计很多人都会认为提问者是一个“疯子”,或者是这一问题根本就不需要讨论。原因很简单,一旦西方公开向乌克兰派兵,这就意味着他们要与俄罗斯短兵相接,而这恰好也是他们之前所极力回避。在俄乌冲突爆发前,拜登就公开表示不会向乌克兰派兵,俄乌冲突爆发后,拜登又在公开场合重申自己不会向乌克兰派兵,甚至在“国情咨文”演讲时也不忘再次强调这句话。
总之在过去的2022年乃至2023年,有关西方会向乌克兰派兵可能性的讨论根本毫无意义。但进入2024年后,情况可能发生了改变。自从2月份马克龙放话不排除向乌克兰派兵的可能性后,西方可能会向乌克兰派兵的可能性备受外界所关注,尽管美国、德国事后都极力否认会向乌克兰派兵,但后来的情况发展仍然令人警惕。
马克龙在谈及这句话的背景正值西方就乌克兰问题举办了一场国际会议,很多西方领导人都列席了这次会议,这就表示他们在这次的会议中一定讨论了这一问题,否则马克龙不会公开把这句话拿到台面上讲。
不过马克龙说的另一句话不得不令人重视:向乌克兰派兵,听起来不可能,但过去很多听起来不可能的事情都变成了可能。过去谈到向乌克兰提供坦克、战机、“爱国者”,这些都被认为是不可能,但后来这些都成了现实。
而这次立陶宛做出“可向乌克兰派兵”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西方国家向乌克兰派兵的概率正在增加。
那么为何在进入2024年后,西方向乌克兰派兵的概率会增加呢?这里面有这么几点:其一,2024年之后乌军在战场上的颓势正变得越来越大。西方在军工产能方面无法与俄罗斯相提并论,这导致乌军在战场上的炮弹拥有量远远低于俄军。现在俄乌两国打的是消耗战,拼的是武器和军工资源,而俄军依靠自己的炮弹优势在今年1月份一举攻克了乌军镇守近10年的阿夫杰耶夫卡,随后又一路西进。
缺少弹药,西方军工产能不给力,进入2024年后,乌克兰节节败退
看到这一点西方紧张了,他们之前可是在乌克兰身上加注了不少投资,如果乌克兰落败的话,这就意味着自己之前的投入将彻底化为乌有。而西方又无法向乌克兰提供它所需要的炮弹,在此背景下,把“向乌克兰派兵”这一选项直接拿到台面上或许可以变相地向俄罗斯“划出一条红线”,即未来俄军可能会打到哪里时,此时西方必然会考虑派兵。
其二,未来美国援乌的不确定性。特朗普正在卷土重来,而且他重返白宫的概率并不低。如果特朗普在2024年真的卷土重来的话,这对欧洲和乌克兰而言可不是一个好信号。之前特朗普一再抱怨美国“援乌”,抱怨欧洲出的钱太少,他也曾多次放话会在“24小时内解决俄乌冲突”。此外特朗普在军费分担问题上还公开向北约国家发出了威胁:如果出钱不够的话,自己会鼓动俄罗斯去攻击他们。特朗普对北约国家尚且如此,还能指望他上台后会“力挺乌克兰”。
乌克兰对欧洲和美国有着不同的安全意义,从美国的角度分析,乌克兰距离自己很远,中间相隔宽广的大西洋和欧洲大陆,退一万步讲,即使乌克兰败了,对自己的安全也不会造成任何影响。但对欧洲而言,乌克兰的战略意义可不同,它就在自己的家门口,是欧洲与俄罗斯之间的战略缓冲,一旦基辅战败的话,俄军的兵锋将直抵北约边界,按照欧洲国家的评估:届时他们将不得不做出更多的军事投入。
所以在这两大因素的影响下,2024年欧洲内部有关可能会向乌克兰派兵的讨论度越来越大。而可能派兵的言论是从马克龙的口中首先放出,但实际行动可能会从这次的立陶宛做起。
很奇怪,在军援乌克兰的问题上,小国反而表现得比大国更积极
(二)在向乌克兰派兵的问题上,波罗的海三国最积极
说来也奇怪,在“援乌”问题上,很多涉及“红线”的动作都是由军事小国做出的。例如在军援乌克兰美式战机的问题上,现在做出动作的是荷兰、挪威、丹麦、比利时等,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点。
不过有一个细节非常值得思考:为何这次立陶宛在“可向乌克兰派兵”的问题上会有这么快的动作呢?这恐怕就要从现实安全利益谈起了。
立陶宛的思维代表了整个波罗的海三国的思维,他们在对外政策方面往往都是一体的。在国际政治中,一般很少单独提及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往往会谈到最多的其实是“波罗的海三国”。
在历史上,波罗的海三国长期受到俄国人的统治,在沙俄时期,他们是沙俄的一部分;一战后,三国获得独立;但二战期间,苏联打造“东方阵线”,一番操作直接把三国变成了“加盟共和国”,随后并入苏联,一直到苏东剧变期间,三国才得以独立。
除特别注明外,本站所有文章均为乐享阁博客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来自http://www.lexiangge.com/5468.html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