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月前 (08-09)  百家齐鸣 |   抢沙发  0 
文章评分 1 次,平均分 5.0

PS:本文的核心点比较多,建议对你内心有触动的时候及时做好笔记记录心得。

前几天突然悟到如何把改命能讲清楚的方法,兴奋之际难以入眠,又从各个角度来辩证这些方法是否有效,最终得出结论:这种方法不一定能让所有人都改命,但是却可以让99%的人都变得更好更精彩。当我写完再来复查这篇文章的时候,发现自认为这是篇可以被封神的文章。因为它把儒释道的经典核心结合西哲进行了融合,并且能将其实用在生活当中。

先说个离谱的事:大家有没有发现自己身边信命的人越来越多了?说这话并不是说越来越多的人迷信了,而是说随着我们的年龄和经历的增长,会发现有太多的求而不得,仿佛有些事情是自己再怎么努力也得不到的,冥冥之中似乎有一双无形的手在牵引着事物的走向,让你不得不怀疑是否真的有上天安排这种说法,最后不得不与自己和解,相信有命运的安排。对此,年龄越大、经历越多的人对此越深有体会。

如果你身边有些能量很强的人,你们关系又特别好,问起他们是如何起家的,他们便不会像对外所说的那样是靠自己的能力和辛苦付出所得的,反而会偷偷告诉你自己是因为一个个契机才造就的今天的成就。这点显明已经从无数的成功者身上得到了印证。当然,显明在这并不是要告诉你这是一种玄学。而是发现他们身上都有一种所谓的“玄学”特质才造就了今天。现在,显明就把发现的这个秘密公之于众给大家。

如何“顺天改命”?答:以弱胜强!
先拆解个许多人并没有读懂的经典改命案例——《了凡四训》,许多人都知道这本书讲的是一个明朝的公务员通过行善积德改命的故事,殊不知这其实只理解到了最浅显的一层,而更深层的内容才是真正的改命核心。咱们先一起回顾下《了凡四训》大致讲了什么。这本书是袁了凡写给自己儿子的“碎碎念”,说的是自己在年轻的时候遇到了一位神人,把他的一生算的特别精准,包括每次考试的名次、何时从政、官拜何职、俸禄几何,又说了没有子女,会在53岁去世等等,后来一一应验。于是对于人生没有任何的期望。后来在栖霞山又碰到一位高人,告诉他命运是可以自己通过努力改变的,功名富贵也是可以通过自己不懈努力得到的。而如何改变命运,去追求那些原本自己没有的东西,就要做善事,多积德。简单来说就是“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最好的“趋吉避凶”方法就是行善积德。

如何“顺天改命”?答:以弱胜强!

 

这位高人讲的对吗?对于没有悟性的人来说,这么讲的确是最合适的一种方法。但只理解到这一层,只能说这个人是个平凡的庸人。更深层次的内容咱们还是要借由王阳明先生的思想来进行论证。

许多人把王阳明的思想核心理解为“心学”,认为他最重要的观点是“心即理”和“知行合一”。还有些人会说是“致良知”和“心物合一”,而如果让显明用白话来说,我认为是“精神世界决定物质世界”。(我并不认为自己对王阳明先生的理解就是绝对正确的,在此只是融合了其他思想借此表述的会更清晰)

不得不说“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心物合一”这四个观点都是围绕着“心”为起点的。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每个人的“心”和“知”由于经历和阅历的不同,他们的心念观点和认知都是不同的。他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那请问如何区分善恶?比如你放过了一个恶人,这是善还是恶?于是,你会发现每个人对善恶的评判标准是不一样的。再者,每个人心里的那杆秤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这句话并不能代表王阳明先生所讲的核心。许多人把“致良知”理解为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这虽然也是良知,但并不是王阳明先生要表达的良知。他作为一个集儒释道大成为一体的“圣人”,不可能理解的这么浅显。如果你好好琢磨他所写的内容,你会发现他想表达的是“良知于天理,内化于心。

何为天理?天理就是万物运行的根本法则,是自然秩序,是社会法则。什么是内化于心?就是以心为本,通过“道”的法则,符合天理,来完成你心中所想之事。我个人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心物合一”。

那这些和改命又有什么关系?

我们会发现以上两点都共同讲到了“善”,似乎做好事就可以改命。但如何做好事?什么才是好事?好事就是“利他”?在“利他”的时候也能“利己”的就是好事,就能改命?我想说,你现在只思考到了第二层,已经超过了那些“愚善”的人。但还不足以让你超凡脱俗的改命。

有些人此时可能会猜想接下来的内容是不是会太深奥,而且也很难做到?但我想告诉你,返璞归真是大道,真正的硬核往往最简单好用。

如何“顺天改命”?答:以弱胜强!

 

请问,你是否会时常排斥抗拒或者懒得去做一些事情?是否会担心自己的付出没有回报?是否会衡量一些事情觉得不划算、没必要?然后拖拖拉拉的错过了许多机会?那如果我告诉你个“劳必有得”的方法,你愿意去做吗?

此内容查看价格为15人民币立即购买
 

除特别注明外,本站所有文章均为乐享阁博客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来自http://www.lexiangge.com/6662.html

发表评论

表情 格式

暂无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