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中东局势正可谓凸显了一个关键政治名词:安全困境。香港《01报》在一篇文章中阐述了这一点:伊朗、以色列、哈马斯已经形成了难解的安全困境:只要哈马斯不同意放弃武装,以色列就不会在加沙轻易停火;而只要哈马斯在加沙持续溅血,伊朗就不会停止动员“抵抗轴心”;但“抵抗轴心”对以色列的各种包围,又将加剧特拉维夫歼灭哈马斯的决心。
现在来看,加沙冲突何时结束是一个很大的疑问
而这也正好解释了为何外界一直都在极力斡旋加沙停火,却总是不得其门而入。关键原因就在于冲突各方对于战后加沙秩序的争夺以及以色列和伊朗之间的天然敌对。
“安全困境”在国际关系上是一个重点名词,它所指的是敌对双方均认为对方是一个威胁,当一方感到不安全时,会倾向增加军力让自己感到安全,但在这一过程中,另一方看到这一点后则会感到不安心,为此也会增加军力扩张,由此形成了一个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造成了一种安全困境。
古希腊学者修昔底德在其所写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曾阐述称: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的主要根源在于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安全困境”。
而当下的加沙冲突则恰好体现出了这一安全困境,下面就来看一看中东地区的“安全困境”。
(一)哈马斯和以色列对于停火条件有无法弥合的分歧
日前香港《01报》就当下的中东局势发表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文章题目是牵动加沙与中东战争的关键─以色列、伊朗与哈马斯之间的安全困境。文章认为,正是因为他们之间的安全困境,所以加沙停火却迟迟无法实现,即使美国出马也无济于事。
文章开头是这么说的:近期围绕加沙局势的三起事件,揭示了冲突升级的新迹象。第一件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访美所做的表态,他在国会山演讲时表示以色列将在未来保留对加沙走廊的“压倒性安全控制”,接着又称加沙走廊“应该有一个由巴勒斯坦人管理的文职政府。”至于各方所关注的停火谈判,内塔尼亚胡在现场没有给出直接评论,不过他表示只要哈马斯投降、解除武装,“这场战争将在明天结束”,但如果哈马斯拒绝,以色列就会持续战斗,直到终结哈马斯在加沙的存在。
以色列军队的目标是要彻底消灭哈马斯,至少要把他赶出加沙
而针对以色列与真主党、伊朗的冲突,内塔尼亚胡虽然表示,自己倾向以外交方案解决北部边境的冲突、让以色列北部居民重返家园,却也称“以色列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来恢复安全”,这个表述被视作以军将对黎巴嫩真主党采取动作的预告;此外内塔尼亚胡还提议与域内阿拉伯国家共组名为“亚伯拉罕联盟”的安全同盟,以制衡伊朗及其麾下的“抵抗轴心”。
第二是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之间的的冲突升级。7月27日,真主党疑似对以色列所占领的戈兰高地发动火箭袭击,造成12名以色列儿童与青少年死亡,另有34人受伤。基本上这次袭击是去年10月哈马斯闪击后,真主党与以色列持续交火的系统性结果,以色列已为此疏散北部边境数万平民,双方的冲突力度也持续上升。据以色列媒体表示,这次攻击是2023年10月以来,以色列数量最高的平民伤亡。
可想而知,以色列国内部群情激愤要求回击。当时正在美国访问的内塔尼亚胡立刻返国并召开内阁安全会议。这次会议一致同意对黎巴嫩真主党的行为做出军事回应,但具体如何回应,采取什么军事报复行动,将由内塔尼亚胡和防长加兰特决定。不过以色列官员透露:以色列的打击不会上升为与真主党的战争,“因为这不符合以色列利益”。真主党也表示:不希望与以色列爆发全面战争。尽管如此,以色列和真主党之间的冲突还是难止升级趋势,以色列针对真主党指挥官的定点清除行动依旧在继续。
第三个事件是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遇刺。7月末哈尼亚前往伊朗参加新总统的就职典礼,但令人意外的是,哈尼亚竟然客死他乡。至于凶手身份,国际各方心照不宣,种种猜测影射直指以色列;而以方虽未直接认责,但根据后续各方多披露的消息看,其实这事就是以色列干的。
这次暗杀行动让东道主伊朗蒙羞,伊朗方面放话要对以色列的暗杀行动展开报复,而美国也紧急向中东调兵,准备帮助以色列应对伊朗随时而来的报复行动。
其实不论是加沙鏖战、以黎边境交火还是哈尼亚在伊朗境内遇刺,一系列事件既始于去年10月爆发的新一轮以巴冲突,也源于伊朗与以色列在中东的持久对峙。而从加沙战火难止到区域大战山雨欲来,两个重要问题牵引了加沙炼狱与当代中东的和平难题:战后加沙的秩序争夺、以色列与伊朗的持久冲突如何解决。
哈尼亚突然丧命伊朗让德黑兰非常愤怒,伊朗方面表示要报复
战后加沙秩序从去年10月份以来就一直是国际社会谈论的热点,即如果加沙之战打完了,未来应该由谁来管理加沙,这一问题牵动着地区多方势力的敏感神经。
拜登曾在5月31日推出加沙地带三阶段停火提案。第一阶段包括为期六周的暂时停火,以色列将从加沙人口稠密区撤军,哈马斯则将释放部分以色列人质来与特拉维夫换囚,因为战乱四散的加沙平民返回家园,永久停火谈判将在此阶段继续进行;第二阶段是哈马斯释放所有人质,以军完全撤出加沙走廊,美国和阿拉伯国家将继续推动永久停火谈判;第三阶段涉及加沙走廊的重大重建工作,哈马斯也将归还以色列人质遗体。
今年恰逢美国总统大选,而加沙冲突引爆美国内部学潮,影响了美国国内选民的投票倾向,所以拜登政府并不愿以巴战火继续延烧,这倒不是因为美国想放哈马斯一马。但停火斡旋远没有想象中容易,拜登的三阶段停火规划明显遭遇两个当事方哈马斯、以色列的不同程度反弹。
哈马斯主要不满“停火阶段”的相关安排,认为第一阶段就该进入“永久停火”,而不是所谓“暂时停火”。6月谈判进行时,哈马斯就主张应在第一阶段开始重建加沙,并且完全停止战争,不要再谈论所谓“过渡到第二阶段”的谈判是否成功,这一分歧到了7月还是无法弥合。简单来说,哈马斯希望能在第一阶段“永久化”停火状态。
事实上从当下的环境中,哈马斯是最希望加沙能够快速实现停火,因为这场冲突再打下去对哈马斯非常不利。现在哈马斯的残余势力已经撤到了拉法,而且他面临外无援兵的窘境。阿拉伯国家除了喊几句口号外,没有任何行动。伊朗也是如此,不过伊朗支持的武装力量,像黎巴嫩真主党仅仅在北部和以色列展开了隔空袭击,并没有任何要展开地面战的节奏,胡塞武装则频繁在红海袭船,不过袭到现在已经不分船只是否和以色列有关。对哈马斯而言,这些都是远水难解近渴,如果再硬耗下去的话,自己的命运堪忧,所以他迫切需要停火,获得喘息时间。
哈马斯希望能够永久停火,但以色列不同意,哈马斯必须解除武装
以色列对拜登“停火”提议的不满在于他不接受哈马斯在战后留在加沙,更不接受哈马斯再保有武装力量。早在6月2日,以色列防长加兰特就强调,以方将寻求隔离加沙走廊、清除哈马斯,即便停火也不可能同意哈马斯再继续统治战后加沙;7月内塔尼亚胡访美时,也强调只要哈马斯投降、解除武装,“战争将在明天结束”,但如果哈马斯拒绝,以色列会持续打到终结哈马斯在加沙的统治。
而拜登提出的停火提议中并不包括这些内容,这可能是拜登为了急于止战的结果。如果再考虑到拜登必然了解以色列的安全诉求,所以对以色列而言,这份模糊的停火协议其实也就意味着拜登默许哈马斯在战后继续留在加沙,甚至还在加沙地带继续拥有军事力量。而一旦以色列军队从加沙撤离后,凭借哈马斯的实力,必然会重新掌控加沙地带,那以色列在加沙打仗大半年的意义何在呢?这不是白忙活吗?
相比之下,哈马斯还是乐见拜登的提议,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哈马斯的军事力量,更没有提到哈马斯必须离开加沙。现实来看,哈马斯的背后盘算相当清晰:除了保留未来再次闪击以色列的可能,还想借着相对强大的军事力量,成为未来“巴勒斯坦政府”的实质主导方。
不过美国、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更希望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权力机构重返加沙。美国、以色列和阿联酋在协调战后加沙治理愿景时规划由改革后的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管理加沙,并有一支多国组成的安全维和部队,以及2500名巴勒斯坦人组成的临时安全部队,协调维稳战后加沙地带的秩序。阿联酋表示,如果巴勒斯坦权力机构邀请、且美方能在维持秩序上发挥领导作用,自己也愿意派遣武装部队协助维和;至于2500名巴勒斯坦人组成的临时安全部队,据《华尔街日报》7月25日报道揭露,将由美国、以色列、埃及共同审查成员资格,组成后也将与多国维和部队进行合作,不会直接隶属巴勒斯坦权力机构。
所以当前围绕加沙问题出现了一个安全困境:以色列希望哈马斯能够彻底离开加沙,以免再对自己构成威胁;而哈马斯显然是不愿意离开,更不可能在还未完全战败的背景下自行解除武装。
现在对以色列而言,若要达到自己的目标,只能继续打击哈马斯。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近期以军对于哈马斯高层的频繁斩首,在他们看来,自己一定要让哈马斯方面彻底屈服,7月31日的温和派人物哈尼亚遇刺也符合以色列的谈判需求。当然从哈尼亚作为哈马斯的外交名片、谈判主力的视角来说,其身亡必然冲击当前谈判进程;但从以色列的立场来看,特拉维夫要的从来就是哈马斯下跪屈服、解除武装,不符合这一方向的谈判根本没必要进行。简单来说,以色列刺杀哈尼亚看上去是要打断谈判,其实换个视角,也能说是以色列想借此“校正”谈判方向。不过这一做法成效如何、是否真能迫使哈马斯同意解除武装,恐怕还有待观察,因为哈马斯指挥官的身亡并不会影响哈马斯的战场作战。
各方立场差距太大,以色列拒不妥协,这场仗只能继续打下去
总而言之,由于双方立场差异很大,加沙冲突恐怕还要继续下去。战火难止的现实也牵引出更危险的大疑问:以色列与伊朗的持久冲突如何解决?
(二)以色列、哈马斯、伊朗陷入了一种“安全困境”
其实当下的加沙局势是以色列和伊朗博弈的一部分,正是从去年10月份之后,以色列和伊朗、黎巴嫩真主党之间的冲突再起,以色列北部边境战火不断,过去和伊朗之间的“影子战争”也被彻底打破,4月份双方大打出手。
从更长远的视角观察,加沙战争看似是这波以伊冲突的导火线,却并非双方龃龉的直接根源;甚至应该换个角度来说,加沙战争其实是以伊冲突加剧的直接结果,也是哈马斯近年融入伊朗“抵抗轴心”后的必然发展。如今以巴冲突已与以伊紧张关系高度共振,加沙冲突无可避免要牵动“抵抗轴心”的集体协作,导致了如今大战欲来的危险局面:伊朗大玩“战争边缘”政策,希望迫使以色列停下对加沙的攻势,从而保住哈马斯;但斗性十足的以色列宁可腹背受敌,与伊朗系武装同时展开对峙,也不肯轻易退让。
自从加沙冲突爆发后,伊朗支持的真主党和也门胡塞武装加入了这场战局,今年4月份伊朗被迫直接下场,使用导弹和无人机夜袭以色列。而现在哈尼亚被杀,伊朗又走到了可能要直接下场的边缘。现在的中东已经形成了一个令人无法忽视的安全困境,以色列希望彻底消灭哈马斯,防止去年10月的场景再现。而哈马斯并不希望“自废武功”,而加沙冲突的持续也让伊朗系武装,尤其是真主党和以色列之间的隔空袭击难以终止。在此背景下,伊朗将会持续声援盟友,而以色列一直对伊朗都感到敏感,此时他更会感到更大的威胁。
当下以色列、伊朗和哈马斯陷入了一种安无法跳出的全困境
为了能够集中应对伊朗的威胁,以色列会更加寻求消灭哈马斯,至少要把他赶出加沙,以彻底消除自己的后顾之忧。现在中东局势的焦点核心已经集中在了冲突各方对于战后加沙的秩序争夺,以及以色列对峙伊朗这道当代中东的巨大裂痕,导致一个无法解决的安全困境。当然,理论上来说,加沙战火还是能在未来某日、以某种形式停下来,但以色列与伊朗的持续冲突,正让中东陷入一场没有终点的持久战,而加沙注定不会是最后一个烟硝地。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