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月前 (09-07)  百家齐鸣 |   抢沙发  0 
文章评分 0 次,平均分 0.0

民间地缘研究第一人

2009年,天涯虚拟社区的“国际观察”版出现了一个新帖,叫做“地缘看世界”。作者的ID显得挺无厘头,叫做“鄙视抢沙发的”。长期在天涯潜水的我,见证了包括“明朝那些事儿”之类盛极一时的大帖的兴起,也算阅帖无数,不容易被某个帖子打动。但是这篇“地缘看世界”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我当时就判断,一个新的神帖出现了。果不其然,该帖迅速积累了人气,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追捧。作者后来改名“温骏轩”,但是这仍然是一个笔名。

这个帖子的视角非常独特,是从地缘的角度去看这个世界。按说地缘政治也算一个成熟的学科了,人们对麦金德、斯皮克曼这样的地缘政治学大师的名字及其理论也很熟悉,但是我们却很少读到对一个个国家、地区,从地缘角度详细分析其历史与现实的系列文章。“地缘看世界”这个帖子,就填补了这样一个空白。温骏轩提出了一个地缘研究的方法论,并以此为指导,在9年的时间里更新了500万字的长帖,把世界上主要文明、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核心历史阶段都解读得差不多了。他这样阐述自己的写作理念:“通过深入浅出的语言,运用简单明确的逻辑,以地缘为角度,以历史为参考,相对客观地解读我们身边的政治文化等现象。”

民间地缘研究第一人

民间地缘研究第一人

民间地缘研究第一人

民间地缘研究第一人

温骏轩说:“地图本身所承载的信息量要高于甚至远高于文字。”他具备很强的制作地图的能力,一共亲手制作了几百张地图,用颜色的强烈对比来说明山川形势,标注上关键的地点和区域,还常常用箭头等符号来说明历史上的各方势力发展方向。配以说明的文字,就非常直观地把很多复杂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问题都说清楚了。左图右史,看图说话,这是许多优秀史家的追求,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但是温骏轩做到了。他并非专业的地缘政治学者,完全是在下班后用业余时间来写帖子。他需要阅读、思考、写作,还需要一幅幅地亲手制作地图,经常忙到深夜。据说他每天只睡4、5个小时,精力超群。

民间地缘研究第一人

民间地缘研究第一人

温骏轩的学养极其深厚,常常让网友觉得他无所不知,高深莫测,怀疑这帖子不可能是一个人能够写出来的,一定是一个团队通力合作的成果。即使是一个人,也一定是个五六十岁以上的老学究。因为其对国际局势的发展往往有精准的预测,人们甚至怀疑他是官方的人,有什么内幕消息。各种猜测,不一而足。但他们都错了。温骏轩老百姓一个,也非学界中人,出生于1976年,开帖的时候才33岁。更为难得的是,他行文客观理性,基本上不带感情色彩,对于一些网友的恶意攻击也毫不在意,这种大格局甚至是许多专业学者也做不到的。

对于求知欲旺盛的网友来说,看多了模式化的时评套路和阴谋论的凭空脑补,突然见到这样一个信息丰富、知识可靠、思维严密、态度客观的高品质大帖,宛如在玉门关的灼热阳光炙烤下,突然吹来一股清凉湿润的春风,那种舒爽和解渴的畅快是无以言表的。

 

许多网友一直希望这个长帖能够出版。2017年,这个系列的第一本书《谁在世界中心》终于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了。这本书的内容只是网帖的1/10,主要集中在中国周边各国的地缘分析上。作者这样论述他本书的主旨:“当然,作为一个中国人,我的出发点一定是站在中国的角度。所以与其说是在解读世界,不如说是在探索中国崛起的地缘路线图。”对于该系列这第一本书的书名,他是这样破题的:

对于世界中心的地位,中国人应当拥有更强烈的渴望,这不仅因为中国人自古以“中央之国”的子民自居,更源自近代中国在打开国门之后的失落感。幸运的是,我们正处在中华文明的复兴阶段。因此我们也非常有必要站在地缘和发展的角度,看看中国如果想回到世界之巅,会面临什么样的地缘格局。

看到这里,我知道许多读者已经开始在担心什么了。不不不,您完全不用担心又会看到一本鸡血文。前面说了,温骏轩是非常客观冷静的,就像一只钟表一样,可能走得不完全精准,但绝不会发狂乱蹦。在他的书里,你不会看到任何激情的口号,甚至找不到任何一句感情用事的话。上述段落只是说明他研究的出发点,并没有预设什么结论,更不是用来煽情的主题。

民间地缘研究第一人

这本书先简单介绍了地缘政治学说的发展简史,接着切入正题,先分析东亚的地缘结构和气候,然后总结出在古代中央之国的地缘博弈的基本形势。接下来就从日本开始,按照顺时针方向,依次分析中国大陆周边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缘情况,一直转了一圈,到北边的俄罗斯为止。不过,也不是所有国家都介绍了,中亚诸国、蒙古、朝鲜半岛,就基本上付诸阙如,可能是因为内容有点敏感,审查严格的关系吧。全书穿插了许多精美的地图,给阅读带来非常愉悦的感受。

温骏轩的文章提供了很多一般读者不了解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知识,让人享受到知识的抚摸。除了具体问题的分析,他往往还会有一些总结性很强的理论见解,给人以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觉,让人体会到思考的乐趣。如:“良港后必有山,否则海岸线太过平滑,无法停泊大吨位船舶。”“虽然在通常情况下,河流下游的冲积平原是最具地缘潜力的区域,但如果上游高地被其他国家控制的话,下游地区的地缘安全就很成问题了。在古典时期,羡慕低地物产的高地民族周期性的入侵行为,便是很好的体现。而在现在,这种地缘威胁更多地体现在对水资源的控制上。”这都是能够揭示基本规律的精彩论断。

民间地缘研究第一人

为了让大家对此帖此书有一个更加直观的印象,我就再选一些段落贴在下面吧。具体水准如何,读者自有评判。

1、论吞并他国领土的惯用伎俩:

对于吞并他国领土,国际上“通行”的办法是先策动他国某地区独立,然后再把独立的地区吃进去,当然这一切都得打着“民意”的招牌,美国吞并得克萨斯、日本吞并朝鲜都是用的这招。

2、论西方国家对海外领土的态度:

西方国家在吸收一块领土时,首先要考虑到上面的人会不会成为国家的负担,会不会影响原有国民的直接利益(在吸收新移民时也是这种思维)。关于这种思维方式,我不做太多评价,只想说,美国不收琉球主要不是考虑岛上居民的意愿,而是国内选民的想法。

有一种说法是美国没有领土野心,即现在的美国已经达到了实力的顶峰,然而在运用武力的同时却不会谋求扩充领土。从表面看似乎是这样的,但实际上并没有表面上看到的那么高尚。之所以显得没有领土野心,主要还是考虑到成本的问题。

3、论热带气候对文明发展之利弊:

之所以热带地区能够成为文明的发源地,是因为它们的物产足够丰富,身处其地的居民比之低温地区更容易获得食物,也能够留出更多的精力去发展文明。此外,身处大河周边,能够获得发展农业所需的水源及肥沃的土壤,是另一个地缘方面的原因。

热带气候固然能够促使身处其中的族群更早地进入文明阶段,但在面对边缘民族入侵的时候,这种没有压力的生存环境却让文明变得非常脆弱,或者说缺乏向高纬度地区扩张的动力。

民间地缘研究第一人

4、论血缘认同与国家认同:

在国际关系认知中普遍存在一个误区,即将血缘认同与国家认同混淆。比如在很多中国人的潜意识里,华人占据大多数的新加坡应该是中国的天然盟友,然而在现实的国际关系中,血缘认同固然在一些合作问题上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最终决定国家之间关系的还是各自的利益诉求。如果彼此之间矛盾重重,你就不能指望血缘这层关系能够发挥作用了。对于移民和他们的后代来说,融入当地并以所在国利益为先,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尤其是那些能够跻身政治圈的佼佼者,在这一点上的表现就更为强烈。

基于上述理由,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包括泰国、新加坡、菲律宾等国的领导人,虽然体内流着华人的血液,但并不会对他们制定与中国相关的外交政策产生太大的积极作用。最终还是需要回归地缘政治的本质,来判断彼此之间的战略合作前景。

民间地缘研究第一人

5、论西欧各国对宗教改革的不同态度:

为了和天主教所代表的旧势力进行切割,荷兰、英国、德国这些海外殖民的后起之秀纷纷进行了宗教改革,转而以基督教新教立国(也就是中国人所称的“狭义基督教”),只有仍希望在地中海天主教地区(西、葡、意)扩张势力的法国没有进行宗教改革。这当然不是因为法国人的天主教信仰有多么坚定,归根结底还是地缘位置的关系——谁让法国在大西洋和地中海都拥有海岸线,同时在欧洲大陆又是首屈一指的大陆强国呢。

同样的道理,荷、英、德等国所进行的这场宗教改革,也不仅仅是意识形态上的修正那么简单。既然在欧洲大陆没有占据地缘优势,那么倒不如重视一下自己在大西洋的海岸线。如果不与旧信仰体系进行切割的话,又怎么在教皇已经两分世界的背景下角逐海外利益呢?

6、论邻国之间的安全感:

既然必须和一个与自己拥有同级实力的邻居相处,那最起码应该有一个地缘上的方案,让大家都觉得安全才行。在合适的山川、河流上寻找战略平衡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比如中印边境及中俄东北边境),但如果双方的接触线过长,仅靠这点就不够了。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在中间建立缓冲国,双方或能对其施加比例相当的影响力,或干脆将其非军事化(永久中立)。这是让双方达成信任的地缘基础。

民间地缘研究第一人

温骏轩写文章不为名利,把自己的思考分享给读者,出书也只是为了多一个分享的渠道。他是一个现代的隐士,拒绝签售、采访等抛头露面的活动,认为会打扰自己的生活和写作。以至于到现在,虽然已经被誉为“中国民间地缘研究第一人”,人们都仍然对他知之甚少,显得颇为神秘。他说,他与读者有个10年之约。现在时间快到了,我们都盼望着,在下一个10年,他还能够和我们继续约下去。

《地缘看世界》系列很多已经被和谐,一些文章在网上已经无法查询。

民间地缘研究第一人

民间地缘研究第一人 民间地缘研究第一人 民间地缘研究第一人 民间地缘研究第一人

下载地址:

 

除特别注明外,本站所有文章均为乐享阁博客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来自http://www.lexiangge.com/7543.html

发表评论

表情 格式

暂无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