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月前 (09-17)  百家齐鸣 |   抢沙发  0 
文章评分 0 次,平均分 0.0

对于今天的话题,我想先讲两个故事,关于“准备”的。

故事1:我在前公司当高管的时候,有一段时间管早教业务,教家长来给早期的幼童(2-3岁左右)读绘本。

我在这里面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家长读绘本并不准备。

90%的家长是拿起来就给自己的小朋友读,10%的家长是先翻一遍,大致准备一下。

这与我在美国看我的很多同事不一样。

他们如果晚上要给自己家的孩子读绘本,你会看到他们中午休息时间在认真地“备课”,拿上小贴纸,认真备注下每一页应该讲点什么。

他们从不敷衍,哪怕听众只是一个两岁的幼童。

故事2:我在美国做博后期间,我有一次午休的时候,撞见我老板正在写一个清单。

我问他正在写什么?

他说因为今晚要跟太太谈话,所以这个清单是谈话大纲。

我一下乐了出来,我说你们老夫老妻有啥不能直说呢?干嘛还要谈话大纲呢?

他说因为马上要感恩节了,他想把实验室所有人都招到家里面一起开Party,这样势必给他的太太增加很多劳动量。

他说,所以他必须构建一个大纲,来说明:

1. 为什么招这些人来家里是必要的?

2. 我们的预算是多少?

3. 劳动量如何分配?

4. 我能帮助什么?

5. 后续的收拾谁来负责?

6. 怎么避免浪费?

7. Party上如何娱乐宾客?

然后他狡黠地冲我笑了一下,说:“这些问题我都有非常具体的答案了。我肯定能说服她。”

我前老板是我这辈子最佩服,也最想模仿的一个人了。我在他身边三年,照猫画虎学了很多东西。

这也是其中之一:对自己家里的人认知上认真。

我回国之后,发现“认知认真”这件事,并不普遍存在:

举个例子,我见过很多家长,在孩子选专业,或者是选职业的过程中参与意见,但是我很少看到有家长认真地查了参考资料。

并不是这些家长没有能力,很多家长是高知,甚至在单位担任重要领导工作,在工作的时候非常出类拔萃,说话有理有据。

 

除特别注明外,本站所有文章均为乐享阁博客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来自http://www.lexiangge.com/7877.html

发表评论

表情 格式

暂无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