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月前 (10-06)  百家齐鸣 |   抢沙发  0 
文章评分 0 次,平均分 0.0
前言
全文一万一千字,逻辑详实,精准全面,已开启付费赠送,希望多多支持!

这阵子最值得讨论的话题,是“刺激经济组合拳”

一是降息降准,降存量房贷利率。

二是拉股市,推出了史诗级政策工具:互换便利,回购增持再贷款。

互换便利听着很专业,其实就是金融机构可以把持有的股票质押给央行,换成国债,再抛出国债,获得资金,专门用于在股市买买买。

这个过程浓缩一点,相当于央行直接下场卖国债,买股票。

以前鼓励大家炒股,什么4000点不是梦,纯粹是空打嘴炮,这次则是直接下场操盘,意义不同。

美股为什么能一直涨?不就因为有回购传统和再贷款便利嘛,日本则是央行直接下场买股,高峰时期,恨不得买下了日经的一半。

这下政策、情绪都到位了,从“公信力角度”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次要是又搞成了一波流割韭菜,那以后干任何事,信用成本都将大到天上。

但愿不是空喊口号,而会把互换便利、回购增持落到实处,让中产们好好回口血。

情绪行情,来得快,去得也猛,一不小心就会被埋,我会做好题材和板块轮动的研究,越往后越要谨慎。

再说回“组合拳”。

三是“促进房地产止跌回稳”,广州取消限购,北上深放宽限购,降首付。

四是扩大财政刺激,促销费,协助地方化债。

五是促就业,要求增加劳动报酬的初次分配

六是给特困人群直接发钱。

路透有消息说,国家正考虑给二孩家庭发放每孩每月800补贴,但这个传言既缺乏细节也未被证实。

我们之前讨论通缩的解决方案时,就提到应发钱拉通张:通胀可以救房价,救消费,救就业…为什么不印钞拉通胀?

所以这一套组合拳下来,确实给了民众很大信心。

有人说现在开香槟太早,还要看具体的执行力度。

但对于身躯臃肿、反射弧超长、惯性巨大的制度机器来说,转向远比具体的动作幅度更重要。

关键是后续怎么发展?股市嗨了,楼市呢?

01
我们之前怎么解读美联储降息的?那叫一个仔细,从3月就开始押注,到底是六月降,还是九月降?是降25个基点还是降50个基点?

恨不得连鲍威尔说话的语气、表情,都要咂摸点信息出来。

其实哪个月降,降25还是50,根本不重要,

重要的是大家想通过美联储的动作信号,找出背后的经济逻辑,进行更远期的配置规划。

从美联储过往的降息周期看,总是加得慢,降得快,

但又不能降得太快,以免让市场解读出——他急了,莫非问题很严重?

也就是说,政策巨大调整的背后,往往隐含着“问题很严重”的背景信息。

对应到我们的这轮组合拳,肯定也有这样的背景因素在。

但总体上,仍是乐观多于悲观。

“问题严重”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从青年失业率也能看出来。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承认问题,

至少不再遮遮掩掩,用“高质量发展”这种修辞来美化,而是大方承认“要止跌回稳”

之前为啥不认?可能在决策者的桌面上,经济问题还不是最重要的,需要在改和稳之间,选择稳,以拖为主。

现在为啥认了?可能火烧眉毛,拖不下去,

也可能是其他问题摆平了,可以腾出手来,调动资源,应对经济上的挑战。

网上各种揣测都有,神神叨叨的,但跟咱月薪三千的人没关系。

我们更关心,这些举措能不能让三千月薪变四千,会不会让房价重新上涨,要不要趁现在还没涨回去,赶紧买房?

股市能被爆拉,不光是政策工具很给力,还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跌得够久、够低,

所以大家敢放心买,以至于现在出现FOMO(错失恐惧症)。

前阵子,达里奥接受采访说,他觉得我国经济问题很大,居民负债高,不消费,地方政府负债更高,无法增加投资,银行坏账上升……

然而当主持人问他是否有投资中国时,他支支吾吾说,有,理由是价格便宜。

股市价格便宜,楼市呢?楼市在底部么?房价很便宜么?

房价虽然跌了不少,但肯定还不够便宜,

不论是售租比、房价收入比、还是主要城市的绝对房价,都很高。

换句话说,房企的股价便宜,房价却不便宜。

但有人觉得便宜,甚至已经开始说“白菜价”了。

我看到好几位有名有姓且title很大的专家,公开说“现在就是买房的最好时机”

中国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说:

房子永远不可能是卖白菜价,目前可能是2008年、2015年后的最好买房时机。

待到“政策底”出现,房地产市场就将步入真正的上行周期。

FOST首席经济学家冯建林说:

如果北上等标杆城市的购房限制政策完全放开,这有可能是房地产政策是接近见底的一个信号。

北上取消限购,是不是政策底不好说,但有政策底这个概念存在,便说明,只要房价下跌没触及政策底,就是政策允许它下跌?

否则政策为什么不赶紧给下行市场兜底呢?

有没有可能是兜不住?

另一个问题是,政策空间是不是在放开限购之后就完全没招了?

肯定不是,真正的政策底,应该是从限制买房,到鼓励买房,再到竞争性卖房——各大城市,使尽浑身解数,利好竞发,吸引年轻人买房定居。

比如,预售名存实亡啦,届时都是现房销售;公摊也不讲了,赠送面积甚至比公摊还多。

你说上海有就业优势,他就宣传苏州有成本优势。

你说上海有高考优势,他会嘀咕,上海那个成本,房子和孩子,通常只能供一个,否则生育率至于那么低?

也就是说,当一线城市都开始急吼吼抢人的时候,才是真正的政策底。

有人说,北上一旦放开限购,全国人民都会涌入,不需要抢。

这种想法,跟疫情期间有人说一旦解封,就会报复性消费有一拼。

不到北上买房,不是因为有政策限制,主要还是因为没钱。

再一个就是担心买了就跌,总货值高,跌起来,亏得也多。

有钱,房价还蹭蹭涨的时候,你看政策限制住他了吗?君不见,当年假离婚的,代持的,集资炒房的……海了去了。

北京因为有其特殊地位,完全放开限购不现实,但像上海广州深圳天津这类的城市,放开限购甚至支持买房落户,并不是不可以想象。

2001年,上海就搞过买房送蓝印户口(可以高考)的政策:

股市嗨了,楼市呢?
温州炒房团就是那时候出现的:

股市嗨了,楼市呢?

市区精装修现房才3千5/平,也太感人了,别给我抬杠说当年3千的房价也很贵。

当年工资2千,房价3千,现在房价6万,你工资有4万么?

1992年,海南的房价就炒到了7千/平,2001年上海的3千5不便宜?

再说当年的上海户口,比现在可值钱多了,那时在大城市落户,跟白日飞升、阶级跃迁没差多少。以前的农村人,为了弄一城市户口,什么都肯付出,何况还是上海户口,高考特权反倒像赠品。

即便这样,2001年的上海楼市也依然低迷,之后的市场恢复,靠的是加入wto,融入全球化,居民就业增加,收入上涨,举债信心恢复。

2016年325新政之前,上海的购房政策,比现在也要宽松许多,当时外地人在上海全域都可以买房,补两年社保就行。

但2015-2016那波上涨,靠的并不是限购宽松,而是货币棚改、降首付、降利率,大家有钱、有购买力,最重要的,是有举债空间。

所以大城市放开限购、买房落户算大招么?情绪面上肯定算,现在信息传递快,市场会快速嗨一把,但能否持续,还得看大家手头有没有钱,有没有举债信心。

楼市和股市不一样,股市是资金流动的逻辑,楼市是债务周期的逻辑。

股市上涨的理由可以很简单,比如政策资金拉起来,带动贪婪情绪,散户跟着追进去。

 

除特别注明外,本站所有文章均为乐享阁博客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来自http://www.lexiangge.com/8217.html

发表评论

表情 格式

暂无评论

切换注册

登录

忘记密码 ?

切换登录

注册